為何側彎度數改善,仍持續引發長期背痛?32歲的真實案例
錯誤的姿勢策略比脊椎側彎更容易引發疼痛
輕度脊椎側彎是否需要矯正?
很多人認為輕度側彎不必在意,但臨床案例顯示,即使是 10–15° 的側彎,也可能導致長期疼痛與姿勢困擾。本篇文章將透過一名 32 歲女性的案例,探討輕度側彎與疼痛的關聯,並解析大腦學習訓練法如何協助改善。
病史
本案例為一名 32 歲女性,來自香港。檢查結果顯示胸椎側彎 13°、腰椎側彎 15°,屬於輕度脊椎側彎。23歲時胸椎及腰椎側彎分別為21°及20.5°,隨著年齡增長,她的側彎度數變好了,但她仍長期受到右側腰背部酸痛困擾,持續長達 10 年。
值得注意的是,當她嘗試以「良好姿勢」坐直或站直時,疼痛反而加劇;相反地,放鬆駝背時不適感會減輕。她曾經嘗試為期兩年的重量訓練,疼痛雖略有改善,但並未完全消失。最終,她選擇接受 9.5 天大腦學習訓練法密集課程,以探尋根本解決方式。
她的疼痛是否來自脊椎側彎?
事實上,她的疼痛與脊椎側彎無關,而是與錯誤的「姿勢控制方式」密切相關。例如:
- 軀幹呈現擠壓狀態,即便側彎度數輕微,仍出現明顯折痕
- 錯誤的「挺胸」方式,使背部縮短並將重心後移,增加姿勢維持困難
- 垂肩現象明顯,伴隨肩胛骨向內、向下移位
- 上肢沉重,進一步加重軀幹壓迫
- 下肢站姿時過度用力,大腿肌群僵硬,腳趾與足底過度壓迫地面,導致小腿緊繃
上述因素顯示,雖然側彎度數輕微,但錯誤的姿勢策略才是長期疼痛的主要來源。
錯誤姿勢會隨時間自然改善嗎?
答案是否定的。錯誤姿勢屬於中樞神經內建立的固定動作策略,並不會隨著年齡自動消失。相反地,這些模式容易在日常活動中被強化,例如:
- 提重物
- 跑步
- 重量訓練
- 其他高負荷運動
長期下來,會造成關節與軟組織壓力累積,導致:
- 側彎惡化
- 關節及椎間盤耐受力下降
- 慢性肌肉與關節疼痛
為何僅靠肌力訓練不足以改善?
核心或肌力訓練雖能提升部份穩定性,但難以徹底解決問題。因為疼痛的關鍵在於:
- 無法改變維持姿勢及執行動作的動作順序
- 關節間缺乏延展空間
- 中樞神經持續採取不當的姿勢策略,故身體的錯誤力會在日常活動中被強化
唯有透過動作學習再教育,改變中樞神經的動作策略,才能有效減少關節壓力,讓正確肌群重新發揮作用。
大腦學習訓練法的核心作用
大腦學習訓練法著重於 中樞神經的動作控制再教育,核心作用包括:
- 協助脊椎延伸
- 促進軀幹在上下、左右方向的攤開
- 鬆解固定的錯誤用力模式
- 讓正確肌群重新發揮效率
當錯誤姿勢策略被鬆開後,人體能以更符合生理機制的方式運作,減少關節壓力與疼痛。這位個案經過系統化的神經控制訓練後,身體逐漸能在放鬆的狀態下找到穩定姿勢,日常生活的舒適度也大幅提升。
結論與臨床提醒
本案例顯示,即便是輕度脊椎側彎,若伴隨錯誤姿勢模式,也可能導致長期疼痛與功能受限。疼痛往往來自錯誤姿勢控制,而非單純的側彎度數所引發,動作控制與神經肌肉再教育 才是改善疼痛與降低惡化風險的核心
常見問題 FAQ
輕度脊椎側彎會惡化嗎?
成年過後,輕度側彎的惡化機率較低,但若缺乏正確的姿勢控制與神經系統調整,長時間仍可能導致彎度增加,或在成年後加速脊椎退化。【延伸閱讀:31歲,3年內側彎度數由11°惡化到23°!了解加速成年側彎惡化的原因】
輕度脊椎側彎一定會有背痛嗎?
不一定。但若大腦與身體的控制策略失衡,輕度側彎仍可能引起長期背痛,甚至比外觀上的影響更讓患者困擾。
大腦學習訓練與一般運動有何不同?
一般運動多半著重在肌肉強化,但大腦學習訓練法的核心在於讓中樞神經「重新選擇正確的控制策略」,不只是用力維持,而是學會自然地保持平衡與穩定。【延伸閱讀:大腦學習訓練法與其他側彎運動有何不同?】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