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學習訓練法的應用範圍
針對脊椎側彎、姿勢異常及因使用身體不當而易酸痛者
1. 脊椎側彎
大腦學習訓練法專門導正脊椎及姿勢上三個不同的面向上的偏移及歪斜,包括脊椎外開、旋轉及脊椎側面曲線的失衡。

常見的脊椎側彎為右胸側彎,骨盆偏向左側、左腰側彎,骨盆偏向右側
2. 其他異常的姿勢體態
姿勢的異常主要以脊椎側面曲線異常居多,大部份的側面姿勢異常會相互影響,在矯正上不能只針對其中一個部位進行調整,需從上到下一起進行,常見的姿勢異常包括下面幾種:
•駝背
為最常見的異常姿勢,以現代人經常使用手機、電腦、讀書等久坐的生活型態,很容易出現各式駝背問題。駝背可簡單區分為:
1. 姿勢型駝背
一般人容易將一些不良的姿勢歸類為駝背,我們稱之為假性駝背。像是頭部過度前傾的人,又伴隨胸腔後倒、頭部前傾伴隨圓肩、及腰椎前彎不足者,都會讓姿勢外觀看似駝背,但可能他們的胸椎後彎幅度並未真正達到醫學上定義的駝背程度。一般醫學上會利用x光片進行測量,若測量出來的度數大於40度,就會被定義為駝背。【延伸閱讀:造成駝背的原因及治療方式、駝背的測量方式】
2. 脊椎骨異常型
•青少年駝背後凸症,又稱舒爾曼氏症(Scheuermann’s disease):青春期孩子的椎體終板軟骨在成長時骨化過程不一致,使前後胸椎側胸椎生長速度不一致的情形至少達到3節。
•脊椎骨先天發育異常:在胚胎時期就已出現骨頭發展異常,使脊椎發育不全。
大腦學習訓練法並無法改變因脊椎異常導致的駝背,但可協助導正姿勢型駝背及因脊椎骨異常所導致的姿勢異常。【延伸閱讀:如何矯正駝背及不良姿勢-3種常見的錯誤姿勢矯正方式】

胸椎過度後彎為駝背、胸腔過度後倒,但未伴隨胸椎過度後凸為假性駝背
•胸椎向前凹陷
好發於胸椎側彎的人身上,它也是驅動胸椎側彎惡化的因素之一,矯正脊椎側彎一定要一起解決胸椎向前凹陷的問題。不當的運動或利用背架過度推擠隆起的肋骨時,也會加深胸椎向前凹陷的問題【延伸閱讀:弄巧成拙的脊椎側彎治療方式-強力推擠的背架“】。
雖然加深胸椎向前凹陷,可在視覺上減少側彎患者後背的肋骨隆起問題,但過度向前凹陷的胸椎,不但容易壓縮氣管及支氣管(下圖B),而影響肺部通氣量之外,未來將會增加脊椎側彎矯正難度。

胸椎平直、或向前凹陷會減少胸椎與氣管及支氣管之間的距離(圖B),甚至直接壓迫呼吸道,而影響肺部通氣量。矯正脊椎側彎,若無法改善脊椎的側面曲線時,也不能使其更加惡化,胸腔前後徑的距離不足,將更容易影響肺功能
進行脊椎側彎矯正時,一定要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不能為了達到視覺上的矯正效果,而犧牲脊椎三度空間的平衡性。

胸椎側彎經常伴隨胸椎向前凹陷
•過度挺胸
常見於駝背問題或過度在意姿勢的人,因不當的自我矯正駝背、或刻意維持良好姿勢所產生的問題,通常會伴隨骨盆過度前傾、或腰椎曲線過度前彎,也很容易在早期出現肩頸及下背酸痛的問題。
•腹部過度向前凸出
這種問題經常伴隨骨盆過度前傾、姿勢型駝背及過度挺胸等一起出現

各式脊椎側面曲線失衡
3. 因使用身體時施力不當,而容易產生酸痛者
通常比較容易在脊椎側彎成年人身上觀察到,導致身體經常出現莫名、難以完全緩解的酸痛。
不當的力量不但會讓身體失去彈性,也會阻擋脊椎的活動,這時透過動作引導讓大腦控制肌肉放鬆,大部份的酸痛問題會隨之消失、或酸痛的頻率及強度也會減少。
所以經常會出現酸痛的人,不見得有脊椎側彎,但在尋求各式酸痛緩解治療的過程中,如果能修正掉導致酸痛的力量來源,那麼將更有助於達到遠離酸痛的人生。
大腦學習訓練法適用對象
適用於脊椎側彎、各式身體歪斜的大人及小孩,能夠溝通、願意且可配合指令執行動作的人,所以不適合年齡太小、專注力、理解認知能力不足或配合意願不高者。
•想脫離、或避免穿著背架的人
幾乎所有脊椎側彎的人,都不喜歡被背架框住身體,尤其是骨頭生長發育已經停止的人,一開始會很擔心脫離背架後,側彎度數是否會再次惡化。大腦學習訓練法主要教導大腦如何控制體內的力量,並調整歪斜的身體,讓身體主動導正脊椎側彎,非常適合側彎穩定欲擺脫背架的人。

16歲脫離背架案例:胸椎側彎43→37.5/ 腰椎側彎40.5→34 15歲不曾穿著背架案例:胸椎側彎43→40/ 腰椎側彎51.5→35
處於正在快速生長發育階段的側彎孩子,因其脊椎兩側骨頭生長不對稱,這時側彎會很容易因為自身側彎的力,再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而急速惡化。所以矯正脊椎側對孩子來說,就是跟時間賽跑,若不想穿著背架,必需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讓大腦在側彎繼續惡化之前,學會控制身體,否則側彎會一直處於惡化的風險當中。
針對這些年紀還處於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側彎孩子,家長的態度非常重要,家長一定要陪伴孩子一起面對、給予陪伴及支持,當孩子想要改變側彎的想法愈強烈,並貫徹執行,才能真正達到側彎矯正的目的。
•想預防側彎持續惡化的成年人
矯正脊椎側彎要有一個觀念,最好要在沒有不舒服、或症狀僅限於肌肉問題的情況下,就要開始進行,等到中老年過後,身體的疼痛又伴隨著脊椎退化、骨刺的產生、甚至已經出現了神經壓迫症狀,這些不但會限制側彎的矯正進行,甚至到了中老年可能會出現不穩定的退化性脊椎側彎,側彎度數將快速惡化。
像是30歲以前,愈年輕的成年人,仍有機會利用大腦控制動作,同時改善姿勢外觀及側彎度數,當年齡愈來愈大,矯正的目的只能放在姿勢的平衡,學習控制維持姿勢的力量,以平均分散脊椎的壓力,防止擠壓導致側彎度數惡化。

成年人大腦學習訓練側彎矯正,不需要背架輔助:側彎度數分別為35度、49度、28/37度
接受脊椎側彎矯正時不要進行重訓的理由
另外年齡愈大,身體適應不好的力量愈久,要進行力量的修正,難度也愈高。進行大腦學習訓練法之前,也不建議先進行重訓或過多的肌力強化訓練,過多的重訓會增加肌肉量,導致手臂、軀幹及下肢沉重。大部份進行過重訓的人,大腦對於輕度力量的定義和一般人不同,他們通常很難感受到”最少力量”的感覺,這樣反而會增加側彎矯正的難度。
訓練的頻率及次數
•非密集訓練
從動作學習的觀點來看,初期曝光的頻率愈高,愈容易掌握到動作的學習及控制。
以最低的接觸頻率來看,初期至少一週學習一次。若一開始的頻率間隔愈久,大腦對新的動作仍不熟悉,很容易會回到舊有的習慣,那麼每次練習就像回到原點,所以進行完大腦學習訓練法後,請務必在家中練習,即使以錯誤的方式練習,那麼下次來再進行修正,如此不斷的反覆進行,就可順利進階到下一個動作階段。
針對動作學習較慢,一開始無法掌握動作的控制,也可採取頻率遞減法,就是在接受矯正的第一個月,將每週頻率拉高到2~3次,第二個月視狀況維持或減少至2次、第三個月再調整為一週一次。
若是孩子正處在青春快速發育階段有惡化的風險時,則建議一週至少二次,可持續3~4個月,直到動作學習達到較為穩定的狀態。
至於多久能看到改變,每個人都不一樣,快的話在5~6次的學習就能看到變化,但要讓這個狀況達成穩定,則需要更長的時間,而每個人的學習速度、動機、側彎度數、及曲線類型都不相同,所以大腦學習訓練法不像其他運動,以次數來訂定時間,但至少給予自己3個月,持續穩定的學習,比較容易看到成效。

大腦學習非密集訓練,沒有背架輔助:側彎度數分別為42度、37度、54度
•密集訓練
適用於居住於較遠的人,通常來自海外,無法以規律的頻率接受訓練,一般天數設定在7~15天、一天兩次的高頻率訓練。
從過去接受來自海內外各地的案例來看,每個人的學習速度都不相同,忍受力也不同,而短期密集訓練的優點,可在短期內建立整體的側彎矯正概念,但因每天的學習時間較長,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若無法接受一天兩次的密集訓練,可改為一天一次,並拉長學習天數,一定要學到減少錯誤動作的發生率,才能讓孩子回家後繼續練習。
另外關於密集訓練的天數上,每個個案及家長都可針對自已的狀況決定密集訓練的天數,建議30度以內7~10天,30度以上10~15天。 進行密集訓練後,可在2~6個月內再次進行追蹤,確認大腦對於身體的力量控制是否穩定,並針對錯誤進行修正。

大腦學習密集訓練,沒有背架輔助:側彎度數分別為 33度、40度、52度,進行完密集訓練後,側彎度數均獲得改善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