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脊椎側彎也能改善!從 54° 到 44°,21 歲女孩的矯正之路
當完美主義的學霸遇上脊椎側彎
病史背景
這位 21 歲的女性,從小就是一個對自己高度要求的孩子。無論是學業還是人生規劃,她都全力以赴。 然而,當她專注於追求夢想時,脊椎卻默默承受著另一種重量——側彎。
她的側彎從 15 歲時的 20 多度,逐年惡化至 21 歲時的 54 度。即便 15 歲已過了青春期快速成長階段,她的側彎惡化速度仍未放慢。
長時間讀書與心理壓力,使她的肩頸與下背疼痛反覆發作。雖然她選擇隱忍,但錯誤用力與代償模式卻讓側彎進入惡性循環。
成年後,重度側彎還能改善嗎?
答案是:可以。但必須具備正確的方法與持續的努力。此案例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1️⃣ 協調控制能力
該患者本身具有中上程度的動作協調與學習能力。雖然日常累積了許多錯誤用力模式,但在正確引導下,她能夠逐步放鬆並修正。這解釋了為什麼在初期僅每週 1 次治療的情況下,仍能看到度數下降。
2️⃣ 提高矯正治療頻率
她的矯正歷程長達 14個月,並逐步增加治療頻率:
- 前7個月:每週 1 次
- 接下來5個半月:每週 2~4 次
- 之後:每週 4~5 天,每天 1~2 次
頻率的提升,反映了她的決心,透過高頻率動作學習,重建中樞神經對多關節、多肌群的協調,進一步改善側彎度數。
3️⃣ 動作學習的專注力
在矯正的前半年,她因課業繁重,並沒有將太多心力放在側彎上。但即便如此,只要她在治療當下能專注配合,便能修正部分錯誤力。 結果出乎意料:她的側彎從 54° 降到 48°。
4️⃣ 家人的支持
患者家長展現高度支持,積極配合居家練習與陪伴。這份支持,對患者持續投入與維持動機起到了關鍵作用。
成年後矯正側彎還需要背架嗎?
對成年人來說,若側彎無快速惡化風險,不論夜間型或全日型背架,背架的效果有限且短暫,長時間穿著背架反而加重身體的僵硬、緊繃,而限制側彎的矯正幅度。 相較之下,讓中樞神經透過大腦意念進行姿勢控制,能帶來更持久、更有效的改善。這就是大腦學習訓練法的優勢所在。
她的側彎度數未來是否還能突破?
🎯 越靠近肩膀的側彎,矯正難度越高
改善並非一蹴可幾。這位患者的進展,是在 「小幅改善 → 穩定維持 → 再次改善」 的循環中逐步累積,14 個月共改善 10°。
她的胸椎第4節(T4)是構成主要彎度的2節脊椎中的一節,其位置接近肩關節,此區域的矯正難度高,需要仰賴頭頸部的正確延伸。然而,長時間讀書導致她養成聳肩、過度挺胸等錯誤姿勢,使肩膀與頸部難以分離,胸椎也因此受到更多擠壓。
👉 未來,她能否持續修正這些錯誤用力,並熟練掌握頭頸部延伸控制,將是影響側彎能否再次改善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