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週改善腰椎側彎、假性長短腳及骨盆不對稱

19歲男性來自美國

大腦學習訓練法修正下肢異常力量,改善側彎、骨盆及股骨頭不對稱


生長板閉合仍急速惡化-1.6週改善脊椎側彎、X型腿及假性長短腳

生長板已接近閉合,側彎仍急速惡化怎麼辦?

19歲大男孩專程自美國前來接受1.7週大腦學習訓練法密集訓練,他在16歲時發現腰椎側彎24度,曾接受夜間型背架治療一年,18歲時腰椎側彎惡化到33度、胸椎側彎由原本的11度增加到16度,19歲胸椎及腰椎側彎分別惡化到 29.5度及42.5度,該個案在18歲時生長板已達第四期(Risser stage 4),表示骨頭成長已經完成,但在一年後胸椎及腰椎仍急速惡化了13.5度及9.4度,惡化幅度明顯高於平均值(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成年過後,若側彎度數介於35~50度,平均每年惡化0.3~0.5度)。

他在站姿下有明顯的長短腳(右膝過度伸直、左膝微彎)及X型腿,但實際測量腿長的X光片兩腳差異僅有0.43公分(右腳長),不過他在站姿下卻能明顯感受到左腳較短的差異,這種狀況可能來自於腰椎側彎及長短腳的加乘影響。該個案為左腰側彎,這種類型的側彎在站姿及行走時其凹側(右側)腰椎的臀部及下肢會用力過多,右膝關節容易過度伸直,因而加劇了兩腿長度差異的感受。

一般兩腳長度差異在1公分以內可自行代償,通常不會產生任何症狀或明顯感受。若腿長差異大於1公分,會有步態、姿勢及平衡等問題,極有可能出現下背痛、脊椎側彎及關節退化等病理問題。

經過1.6週的密集訓練,于最後一天治療前拍攝X光片確認脊椎內部的變化,他的骨盆高低落差改善2 mm(10mm→8 mm),兩側股骨頭高低改善0.85 mm (5.6→4.75),所有的側彎度數呈現微幅改善,上胸側彎進步5.5度(20→14.5度)、中段胸彎改善4.5度(29.5→25度)、腰椎側彎進步7.5度(42.5→35度)。

為什麼中度側彎且生長板已接近閉合(Risser stage 4),但該個案的惡化速度遠高於平均值?

該個案側彎惡化最明顯的部位位於胸腰交界處,也就是胸椎第11節,其傾斜角度在1年中由8.4度增加到16度,這表示他的側彎惡化主要來自於軀幹由上到下的擠壓。推論導致側彎受到擠壓的原因包含幾點:

•他的關節較一般人鬆弛,因此脊椎容易受到擠壓而縮短
•該個案在國小及高中時曾經參與競技型游泳比賽及訓練,導致他的胸廓前後徑較厚,胸腔變得寬短而擠壓腰椎
•手臂壯碩但卻十分沉重,當關節柔軟再加上胸腔及手臂的沉重擠壓,極有可能是導致他側彎惡化速度高於一般人的原因。

另外,該個案有明顯的x型腿及假性長短腳,腰椎第4節的傾斜角度在1年中惡化1.4度(24.6→26度),雖其惡化幅度不像中、下段胸椎來得多,但仍高於一般平均值,亦有可能增加未來的惡化風險。

為什麼骨盆高低及假性長短腳獲得改善,但腰椎側彎改善的幅度卻不如預期?決定側彎矯正幅度的關鍵為何?

進行腰椎側彎矯正需同步針對腰椎以上的頭頸、胸腔、肩胛及手臂、骨盆和下肢進行力量修正,此為全身多部位的同步矯正。該個案在初學動作控制時難以同步控制上半身及下肢骨盆的力量協調,因此他僅透過修正骨盆及下肢的力量,改善了一部份腰椎第4節椎體的傾斜角度;但他的上半身的動作控制能力還不穩定,因此胸椎第11節的椎體傾斜角度改變幅度不大,使得腰椎側彎的進步幅度受到限制。

決定側彎矯正幅度的重要關鍵

改善胸腰交界及胸椎的椎體傾斜角度,與側彎患者的胸腔及腹腔彈性有很大的關聯性,該個案曾接受過競技型游泳訓練,由於肺活量的提升使得胸腔的前厚徑變厚,這樣的結果反而造成胸腔及腹腔缺乏正常方向的律動及彈性,即使他的脊椎關節柔軟度佳,但缺乏律動的胸腔將使脊椎難以延伸,因而限制側彎的進步幅度。

墊高鞋墊能否改善該個案的腰椎側彎?

墊高鞋墊並無法真正解決假性長短腳的問題,該個案的長短腳差異感受主要來自於站立及行走時下肢出現出現不對稱的力量 ;在平躺及趴姿下沒有力量的干擾,他的雙腳長度差異並不明顯,且X型腿的問題消失。因此將左側腳墊高很有能會改變患者原有的平衡,而創造出更多不當的力量,因此不建議墊高鞋墊來矯正側彎。

X型腿會影響側彎矯正嗎?

會,該個案有極為明顯的X型腿,即使實際兩腿長度差異僅有0.43公分,但在站姿下因施力不當的關係,導致兩側髖關節不對稱的推擠,可能也會加劇兩腳長度不一的感覺,導致在進行動作引導時左腳更加費力,若刻意導正骨盆會加重x型腿的不對稱(下圖),並難以長時間維持在該狀態,因此他的X型腿的受力問題不解決,將難以更進一步改善他的腰椎側彎。

脊椎側彎X型腿
圖A 原始姿勢 圖B 利用錯誤的力強迫導正骨盆,將使X型腿問題加劇,同時加重右腳負擔,不利於長久姿勢維持及行走

每位來自海外的密集訓練患者內心可能都懷抱著期待的心情,這個個案也不例外,家長期待著密集訓練中側彎度數能獲得改善,不過利用動作控制訓練來矯正側彎並沒有標準公式可言,也不是按表操課地進行制式化的運動,因為每位側彎患者擁有不同的生活經驗、生活背景及經歷,因此他們在執行動作及維持姿勢時都有自己的動作策略及動作模式,所以每位患者都是全新的案例,在矯正上都面臨著不同的難度。

而側彎患者身上的力環環相扣,一開始要進行力量修正及利用正確的部位引導動作亦有很大的難度, 他們必需在短短的10~20多天的時間內逐一修正錯誤,因此內心也承受很大的壓力,因為在練習的過程中,異常的力量會反覆不斷的出現而阻礙動作的進行,這時側彎患者的內心都會懷疑自己真的能做到嗎?而產生心理的焦慮,這是改變動作模式及重建新的動作程式的必經之路,尤其是來自海外的患者有時間的壓力及空間距離的影響。初學大腦學習訓練法進行力量控制看似難度頗高,不過只要產生一點小改變,身體給予的回饋是非常迅速的。

在側彎矯正的過程確實會一關卡一關,某些力量的存在不但會阻礙自我動作引導的流暢度,亦會限制側彎的矯正幅度。免強導正某部位的歪斜會創造出更多異常的力,此時可能會讓某部位的外觀看似變好,但會創造出其他部位的歪斜(上圖B),而且大多數人也無法長時間以此狀態維持姿勢。因此在側彎矯正的過程中不能心急,需了解整個原理及過程,專注在如何先鬆開異常的力量後,再進行主動的動作引導便會漸入佳境。

家長也感受到他在矯正上面臨的困難,雖然內心知道孩子實際的腳長差異不大,但仍不斷詢問增高鞋墊能否改善他的側彎度數、或是藉由不同的擺位姿勢將高側骨盆放低、甚至進行其他的側彎矯正運動是否能解決他所面臨的難題。但其實家長也理解要讓該個案在站立及行走的狀態下,感受下肢不對稱的力並在這些狀態下移除不當的力量,才是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
 

📖 參考資料
Applebaum A, Nessim A, Cho W. Overview and spinal implications of legs length discrepancy: Narrative review. Clin Orthop  Surg. 2021; 13(2):127-134

成果分享

更多案例分享

10歲女生
拍攝X光片前2~3天移除背架
胸椎40度→33度
腰椎39度→27度
12歲女生
12歲女生
穿著不服貼的背架
上胸椎34度→25.5度
胸椎44度→35.5度
34歲女性
來自香港
密集訓練第9天
胸腰側彎40度→29.5度
身高152公分→153.3公分
23歲女性
生長板閉合矯正側彎後身高增高1.3公分
改善側彎度數及姿勢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