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側彎運動該怎麼做《下》~透過大腦來進行動作學習
在站姿下利用重量來導正身體
針對側彎患者的動作學習,就是在站姿下,他們要儘可能地主動將身體及脊椎維持在最佳的位置,就如上面所說的,一開始他們要呈現比較直的狀態是有困難的,所以有時需要透過外力來引導,因此可透過重量系統訓練來引導脊椎回正。
利用視覺、本體感覺、前庭覺的回饋來協助矯正側彎
一般重量引導會搭配側彎矯正架一起進行,在這些東西的輔助下,可更容易讓脊椎處在較直的狀態 此時透過身體的體感覺(somatosensory)系統,將正確的姿勢位置傳遞到大腦,讓大腦認識、感覺新的脊椎位置,同時站在鏡子面前,也可提供視覺回饋到腦部,另外頭部重量的引導可提供前庭刺激,讓他們了解頭部在空間中的位置,並主動導正歪斜的部位,利用多重刺激,增加腦部對正確位置的訊息,以加速學習效果。
側彎運動可透過脊椎側彎矯正架及重量系統協助進行
這種側彎矯正架及重量系統訓練(下圖),只是幫助學習的一部份,最終希望在移除矯正架後,透過體感覺、視覺及前庭覺回饋下,自行將身體移到更好的位置。
當然一開始需要大腦去思考身體如何移動才能達到最佳的位置,隨著學習的頻率增加,再加上大腦不斷地重覆模擬練習該狀況,最後就不需要太多的意識控制,便可長期維持該姿勢,這是動作學習的終極目標。
背架 | 側彎矯正架及重量系統 | |
---|---|---|
作用方式 | 透過強力的推擠,讓脊椎維持在較佳的位置,穿上背架後,側彎當事人不用自行出力便可使側彎角度變小 | 沒有強力的推擠效果,配戴矯正架後,側彎當事人需自行出力維持在較佳的位置 |
穿戴時間 | 愈長愈好,每天至少穿著16小時以上 | 一次最長約20分鐘,可少量多餐進行,增加大腦對正確位置的刺激,但每次穿戴時間過長,肌肉可能產生疲勞,造成反效果 |
目的 | 透過長時間穿戴,希望在移除背架後,能讓脊椎定型在穿戴背架時的位置 | 透過主動學習,感覺矯正架及重量的引導,讓身體感受比較直的位置,藉由體感覺(somatosensory)、視覺及前庭覺回饋,希望移除矯正架後,可透過記憶去呈現出較佳的姿勢 |
優點 | 側彎當事人本身不需思考及用力,就可靠背架維持在較直的脊椎位置 | 主要透過主動學習來達到矯正的效果,一旦他們能正確掌握,並重覆不斷練習,學習的結果就會變成記憶,理論上來說可永久改變側彎 |
缺點 | 長時間穿著背架,無法讓每個病患接受。脊椎變得僵硬,過度擠壓脊椎,也難以讓身體感受脊椎在空間中的位置,所以移除背架的時間愈久,身體就會漸漸失去被背架形塑的位置 |
|
下面是穿上矯正架及重量的案例
當我們對側彎矯正架及重量系統訓練有一定的概念後,要了解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種訓練方式,有下列幾種狀況時,要立即停止練習:
1.穿戴時側彎沒有改變或角度惡化
2.軀幹的力量無法承受重量
3.穿戴後明顯出現脊椎疼痛,且難以忍受(正常情況下脊椎不會出現疼痛,只有穿戴部位可能會有壓痛)
4.穿戴後使一個角度變小,卻使另一個角度明顯惡化
5. 穿戴後使原本沒有側彎的部位,增加了一個明顯彎度
這種主動的訓練,應該儘可能地將脊椎擺放到最佳位置,若是脊椎被引導到錯誤的方向,就會使大腦學到不好的位置。所以佩戴的位置、給予的重量、不同型式的矯正架等等,都必需要做整體的考量,務必確保組合到最佳的搭配方式,才對側彎患者有最大的幫助。
透過觀察每次的學習過程、學習表現及對動作的記憶,我們大概就能預測他們的側彎往好的方向走、或往壞的方向去、或是維持不變,不一定需要X光片的協助,但若想知道真正的側彎度數時,仍需要X光片協助判斷。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最重要的一部份是個人動機,如果沒有意願主動參與學習,或學習的意願不強烈,那麼以這種方式來進行側彎矯正的效果就有限,另外還要考慮到是否學習過多,而出現疲勞問題或情緒上的焦慮等,這些都會影響學習效果。
另外,還能讓側彎患者快速學習正確姿勢的方式為心像練習(mental practice),利用想像動作的進行,而沒有實際動作的出現,在腦海中不斷重覆的練習,對動作的表現有很大幫助。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要非常清楚,自己脊椎三度空間的偏位方向,從頭到腳身體的位置,如此才可能利用心像練習,來協助練習矯正自己的側彎,如果連自己的側彎和身體的歪斜方向都不清楚,那麼就很難利用這種方式來矯正。
總結上述,利用引導的方式讓大腦認識新的姿勢及脊椎位置,透過不斷的練習,讓大腦熟悉並記憶產生出動作程式(motor program),這是動作學習的終極目標。
動作學習由一開始的短暫,適應階段,到長期穩定的動作程式之固化(consolisation)階段,它可改變原來維持側彎姿勢的優勢神經路徑,轉變為非優勢神經路徑來發號施令,一旦完成訓練,並獲得學習的結果,將可永久改變姿勢及側彎。